全球最新:國學成語番外篇(51)那一代的風華,徐孺下陳蕃之榻
上期成語故事番外篇講了漢桓帝誅殺跋扈將軍梁冀的故事。今天講桓帝大權在握后,部分人物的命運,從中可以看到古人曾經(jīng)的風彩和擔當。
(資料圖片)
“初唐四杰”之一的王勃在《滕王閣序》中有言:“物華天寶,龍光射牛斗之墟;人杰地靈,徐孺下陳蕃之榻?!崩锩嫣岬搅吮酒诔烧Z故事的主人公——徐孺和陳蕃。
先說陳蕃。陳蕃字仲舉,祖上曾經(jīng)闊過,他的祖父曾經(jīng)擔任河東太守(相當于現(xiàn)在地級市的地一把手),但到了陳蕃這一代,已經(jīng)家道中落。
陳蕃少有大志,終名揚天下?!妒勒f新語》中說他“言為士則,行為世范,登車攬轡,有澄清天下之志”。
不過,陳蕃年少時只知道每天埋頭讀書,雖然黎明即起,但很少灑掃庭除,結果屋里比垃豬窩還臟。他父親的朋友薛勤來訪,提醒他注意個人衛(wèi)生,陳蕃說:“大丈夫處世,當掃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?”薛勤說:“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?”
年紀稍大后,陳蕃被舉為孝廉,后擔任郎中、議郎、樂安太守等,正直清廉,官聲極佳。權勢熏天的大將軍梁冀派人請托,他不但面都不見,還把來人打死。梁冀勃然大怒,所幸沒有動殺機,只貶他出任修武縣令。
梁冀被誅后,朝廷官員幾乎被掃蕩一空,陳蕃因政績卓著,被桓帝劉志調(diào)回中央任職。換作他人,可能早對劉志感激涕零,山呼萬歲了,但陳蕃先生卻反其道而行之,不久就上書批評說,在劉志同志的錯誤領導下,朝廷請托之風盛行,應該嚴肅處理,云云。結果被政敵彈劾,外放豫章(南昌)太守。
新領導上任,下屬自然早早恭迎。但陳蕃來到豫章后,一下車就打聽名士徐孺子家在哪里,要去探望。手下勸他說大伙在官署等候多時了,過幾天再說吧。陳蕃說:“周武王即位后,席不暇暖就去(商紂丞相)商榮住過的地方拜訪,我禮敬賢人,有何不可?”
那么徐孺究竟何德何能呢?
徐孺名稚,世稱“南州高士”。雖然窗戶里吹喇叭——名(鳴)聲在外,但徐孺家境貧窮,靠親自耕種為生,不吃非自己勞動所得,謙恭節(jié)儉、待人禮讓。這樣的人,換個年代可能被看成“Loser(失敗者、窩囊廢),但在當時卻非常受人尊崇。
陳蕃到豫章后,曾經(jīng)非常禮敬地延請徐孺出任功曹,徐孺沒有推辭,但是在晉見陳蕃,客套感謝了一番后,就告辭回家了。
然而,大刺頭陳蕃并沒有生氣。陳蕃性格方正嚴峻,來到豫章后從不接見賓客,但對徐孺卻是例外。自從見過一面后,陳徐二人就成了好朋友,閑暇時陳蕃總邀請徐孺來嘮嘮嗑,而且專門為徐孺添置了一個坐榻,徐孺離開后,陳蕃就命人把坐榻懸掛起來。
后來,陳蕃回朝,仍對徐孺念念不忘。有一次,時任尚書令的陳蕃上書桓帝舉薦徐稚以及彭城人姜肱、汝南人袁閎、京兆人韋著、潁川人李曇五人?;傅酆苤匾暎總湟择R拉的安車和黑色的幣帛等厚禮征辟,但五人都沒有答應。
再后來,徐孺被舉薦為有道之士,在家中就被任命為太原太守,徐孺還是拒絕。其間,三公府也多次延請,徐孺同樣回絕。
值得一提的是,徐孺并不是“不解風情”,不知好歹,而是看透了時勢,他說:“大樹將顛,非一繩所維。”
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。徐孺雖然不答應出來做官,但是一旦聽到曾經(jīng)邀請出山他的官員去世后,他總是背著書廂前去鄭重吊唁。通常是先在家中烤好一只雞,把一兩棉絮泡在酒中,取出曬干后包住烤雞,作為祭品。等來到死者墳墓的隧道外面后,徐孺先用水把棉絮泡濕,讓酒味散發(fā)出來,然后準備一斗米飯,用白茅草當墊子,把烤雞擺上,再把酒灑在地上……祭奠完畢后,徐孺留下自己的名帖離去,并不去見喪主。
最后說說兩人各自的結局。陳蕃一生憂國憂民,雖屢遭挫折,但愈挫愈勇,一生跌宕起伏,最后官至太傅,位列三公,名滿天下。
漢靈帝即位后,宦官專權,為非作歹。此時已逾古稀之年的陳蕃痛心疾首,決定和大將軍竇武聯(lián)手鏟除宦官,結果事泄被殺,家屬被流放。所幸兒子陳逸被正擔任縣令的陳留人朱震拼死保護,免遭一死??蓱z陳蕃為漢室江山社稷辛苦一生,最終卻只落得身首異處,家族離散。反觀徐孺雖白衣一生,卻得享天年。孰是孰非,又有誰說得清?
相關閱讀
最近更新
- 06-14
- 06-14